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中國國際旅行社發布時間:2011-08-24
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游記
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北部,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宮,依山就勢,逐層升高,氣勢磅礴,宏偉壯觀。
乾隆三十六年,為乾隆帝六十壽辰和皇太后八十壽辰之年,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首領都要集承德,舉行盛大的慶壽活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民族大團結的局面。為了敬重各族信仰,團結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這座大型寺院。
當時,邊疆各少數民族大都尊崇藏傳佛教。拉薩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一個中心。而藏傳佛教宣稱布達拉宮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觀民音菩薩的道場據說有三處: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南海(浙江普陀山)。乾隆帝認為,觀音發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為本土,所以在承建觀音道場便“仿西藏,非仿南海”。普陀宗乘之廟是在漢族傳統建筑的基礎上融合藏族建筑特點建造的,它是漢藏建筑世術交融的典范。
普陀宗乘之廟布局分三個部分:前部包括山門、碑亭、五塔門;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臺、僧房等;后部是主體建筑大紅臺及周圍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處,被包圍在雉堞銜連、依著山勢起伏而環寺一周的高大圍墻之內。
漫步五孔石橋,進入藏式山門,便是黃琉璃瓦覆頂的碑亭。亭內豎著三座石,以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分載《普陀宗乘之廟碑記》、《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三文。碑亭后是五塔門。塔門滿壁白色,上有三層藏式盲窗,下為三座拱門,門頂上有五座喇嘛塔,門前有一對大石象,象征著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無邊。
順著石甬路沿坡而上,穿過拱門;循階直登主體建筑大紅臺。大紅臺全高43米,底座高18米,平面上1 萬平方米,在這寬大的基座上建起高25米紫紅鈀的大臺,故稱大紅臺。墻上有6層盲窗,大紅臺正中是6座琉璃佛龕,龕內雕一大萬壽佛和許多小萬壽佛。大紅臺中央稱“萬法歸一”殿,為重檐攢尖頂方形大殿,上覆鎏金魚鱗瓦、脊獸、鐸鈴。共用黃14000 余兩,殿內供有多尊銅刻佛像。
游覽了普陀宗乘之廟,可以說是象征性地瞻仰了西藏的布達拉宮.
¥568起
¥578起
¥530起
¥455起
¥530起
¥430起
¥645起
¥77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