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境內,距市中心50公里,距(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房山(閻村)出口15公里,轄區面積84.66平方公里。石花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溶洞群觀光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四大名洞之一,地學知識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9月18 日,獲得“中國最佳溶洞奇觀”稱號。
大約在四億年前,北京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大量的碳酸鹽類物質。由于地殼運動,幾經滄桑變遷,海底抬升為陸地。大約在七千萬年前,華北發生了造山運動,北
京西山就此形成。而后碳酸鹽逐漸被溶蝕成許多巖溶洞穴,石花洞就是其中之一。石花洞發育的地質年代是奧陶系馬家溝組石灰巖中,隨著地殼運動的多次抬升與相對穩定之過程,使之發育為多層多支溶洞。
公元1446年,明朝正統十一年四月,圓廣和尚云游時發現,命名“潛真洞”,并在洞口對面的石崖上鐫刻“地藏十王”像。明景泰七年(1456年),圓廣和尚又命石匠雕刻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薩”佛像,安座第一洞室,則又稱為“十佛洞”(石佛洞)。因洞內石花集錦,千姿百態,玲瓏剔透,在石花洞開發期間被北京市政府定名為“北京石花洞”。
石花洞洞體為多層多支的層樓式結構,洞內洞體分為上下七層,一至六層為溶洞景觀,七層為地下暗河。石花洞層次分布明顯,洞穴沉積物分布密集、類型齊全、數量繁多。有滴水、流水、滲透水、停滯水和飛濺水五種沉積類型,四十多種沉積形態。石花洞現已對外開放一至四層,游覽路線為2500多米,游覽時間近兩個小時。洞內共有18個景區,120余處景觀,分為16個廳堂,十大奇觀,并有五個迄今為止的中國溶洞景觀之最。洞中大量的月奶石為國內首次發現;石旗、石盾、石幔是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代表。石花洞中常年恒溫13℃,四季如春,是一年四季旅游的好去處。
一踏進石花洞門,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氣就撲面而來,好像一個大空調正呼呼地對著我們吹,每個人都會不約而同地驚嘆道:“喔,好涼快!”。
在平時,石花洞里的人相對很少,洞里很安靜。我們看到還有一些人在洞外等,但他們一直沒有下來。只要有人來,湊夠一小撥人,導游就會領著下到洞里。
導游說,要下120個臺階了,讓大家小心。
這些臺階一直延伸到地下150米處。我們就這樣上上下下,上臺階上得腿軟,下臺階下得腿抖。越往下走,石壁和地面越濕滑,空氣也越潮濕。洞里很干凈,好像一塵不染,呼吸特別暢快。
樓梯很陡,真可謂懸崖峭壁,深不可測,幸虧有這些樓梯和護欄,讓我們觀賞洞穴變得這么輕松。
石花洞之旅結束了,我們真有些舍不得離開這清涼的地下宮殿。
推開那扇小小的洞門,我們好像一腳踏進了一個熱氣騰騰的大廚房,一股蒸騰的熱浪向我們襲來。我們真想退回到洞里去,但那里是回不去了。
站在明晃晃刺眼的陽光下,我們終于又回到了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