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位于武鳴縣城區西側,三面環水,呈葫蘆狀半島,總面積2.8萬平方米。清末為鄉宦梁姓舉人私園,名為富春園。民國初年,兩廣巡閱使、耀武上將軍陸榮庭購園,改稱明秀園。三面臨江,長約半里,呈半島形。園中古木參天,怪石崢嶸,小徑縱橫,亭閣相映,環境幽靜,氣候清新。右邊河沿,百年荔枝成林,樹下設石臺石凳,供游人憩息。左邊河岸荷管亭,后改修志亭,觀賞荷花吐艷,金魚戲水。洞天亭聳立于巖石之上,木構六角,飛檐尖頂,綠葉掩映,尤為秀麗。登上巖石拱門,憑欄縱目,江河玉帶,林木蒼蔥,樓房櫛比,一派南國風光。
民國初期,胡漢民、章太炎等國民黨要員和梁啟超等人曾到園中與陸榮庭商議討袁大事。抗日戰爭期間,白崇禧在園中設立國民政府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部,解放初期,以
北京大學袁家華教授為主的的專家組在園中創制拼音壯文,成為創制壯文的辦公室駐地,壯族的文字就在明秀園中誕生。朱德、郭沫若視察武鳴時曾入園觀賞。明秀園經修繕后向游人開放,是
廣西三大名園之一。春霞園、秋霞園與明秀園隔河相望,形三角倚立,成為休假、旅游觀光、民俗文化娛樂綜合一體的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