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縣的朱仙鎮,位于
河南省
開封市南20公里處,與
廣東的
佛山、江西的景德、
湖北的漢口同為我國的四大商埠重鎮。相傳戰國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莊,故名朱仙鎮。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過人,被信陵君聘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趙、存魏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信陵君的蓋世英名也是與他發現和任用朱亥分不開的。 朱仙鎮的全盛時期是明末清初。當時全鎮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萬,民商四萬多戶。鎮內街道縱橫、百貨云集。賈魯河將全鎮分為東鎮和西鎮。明清兩代東鎮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黃河決溢,鎮中屢遭水患,東鎮地勢較低,商賈多由東鎮移至西鎮。朱仙鎮木版年畫起源于唐,興于宋,鼎盛于明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岳飛曾在這里大敗金兵,取得朱仙鎮大捷。岳飛曾有以五百精騎大破十萬金兵的壯舉,金兀術也不得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其制作采用木版與鏤版相結合,水印套色,種類繁多,所用原料為炮制工序,用紙講究,色彩艷麗,莊重深厚,題材和內容大多取材于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年畫鄉土氣息濃郁,民間情趣強烈,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古老的民族風格,是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支奇葩。新中國成立后,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了繼承和發揚,成立了年畫社,形成了具有現代規模的作坊,銷售批發市場,不僅有傳統的手工套色,而且有膠版印刷,并創作出了一大批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時代精神的年畫新作。使這一民間古老藝術瑰寶,在百花園中結出豐碩之果。 新春對聯的起源在于朱仙鎮,它的歷史故事是:北宋,乾德三年春,宋軍平蜀,后蜀王孟昶被俘,押至汴京。因孟昶是個才子,到京后受到優待。放他住在朱仙鎮,孟昶看到新年貼的門神,就拿紅絹,在紅絹上書了付對聯:"新年納余慶,嘉年號
長春"。掛在門神兩旁,從此,門神配上了對聯。(孟昶,死于朱仙鎮,葬于朱仙鎮東南十公里處,今大孟昶村,現有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