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書院位于嵩
山南麓,它面對雙溪河,背靠峻極峰,西依少室山,東臨萬歲峰,山巒環拱,溪水長流,環境幽美,景色宜人。它與
河南睢州的應天書院、
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稱為宋代四大書院。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陽寺,為佛教寺院。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617年)列名為嵩陽觀,成為道教活動場所。唐高宗時,高宗兩訪潘師正,都以嵩陽觀為行宮。五代后唐清泰時,進士龐士曾在嵩陽觀聚眾講學,后周時改為太乙書院,成為儒學活動中心,宋初又更名為太室書院,宋仁守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重修太室書時賜名嵩陽書院,并設院長掌理院務。北宋鼎盛時期,儒教洛派理學大師程顥、程頤曾在此聚從講學,使書字名聲大振,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名儒司馬光、范仲淹、韓維、李剛、朱熹、呂海等也在此講過學。金、元時嵩陽書院曾被更名承天宮,明侯泰重修書院時復名嵩陽書院,并建二程祠,清代葉封與耿介又重修之,使書院又得復興。耿介曾親自執教,傳經授業,成績顯著。之后嵩陽書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學傳播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