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位于秭歸縣東1.5 公里長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稱清烈公祠,為紀念屈原而建。
屈原(約前340一約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楚人。是我國最早的大詩人,曾輔佐懷王,任左徒、三間大夫,后遭讒去職。因楚國政治腐敗,秦兵入侵,攻破鄒都,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自投淚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后,有神魚將其尸體馱回他的故里秭歸,在城東五里安葬,是地名“屈淪”。祠系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建。宋、元、明、清,屢壞屢修,后改額“清烈公祠”。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明、清屢壞屢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門、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碑坊,高14米,正中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大殿系鋼盤混凝土結構,有明清風格,翠瓦飛檐。高聳于崇臺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大殿后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目。每逢端午佳節,這里都舉辦龍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織,熱鬧異常,別有一番盛況。
秭歸城附近還有屈原故里,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氣絕不亞于屈原祠,可作為屈原祠的輔游點。
神農架是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綠色寶地,具有比其它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更為豐富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
神農架林區位于中國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地區,億萬年前曾經是片汪洋大海,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使其變成了高山,成為“華中屋脊”,這里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山就有六座。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神農架成為第四紀冰川時期各種動植物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
西雙版納、東自
日本中部、西至喜瑪拉的所有動植物物種。現知神農架林區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動物5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多種;可入藥的動、植物達2013種。因此,神農架被世人譽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動物園”和“綠色寶庫”。 神農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為世人所矚目。1986年,國務院批準神農架為“國家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神農架列為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又將神農架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點”。
門票·開放時間:
140元 神農壇風景區 40 屈原祠 20 神農架風情晚會 120 神農溪漂流 120
三峽大壩 105 畫廊谷 20 昭君村 60 神農架生態博物館 30 塔坪原始森林 100 野營帳蓬出租 150(每天) 天生橋景區 20 滑雪(100元/2小時) 60 天燕國家森林公園 60 武山湖景區 25 國家自然保護區 140 香溪源 30
交通概況:
從
宜昌轉乘神農架的車,基本上也得60元左右,車程四-五小時。這段路走山地,路比較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