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池山公園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生靈。缽池山 “盤紓凹曲,形若缽盂”,所以,人們稱其為缽池山。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記》最早記載缽池山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說周公子喬曾在此煉丹。
周公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賦性閑靜,喜好吹笙,常被鳳凰和鳴之樂聲環繞。他才智過人,15歲就把晉平公使者叔謄問得瞠目結舌,無言以對。后因政見與他的父親不同出走,浪跡于伊、洛二水之間,拜浮邱公為師,在嵩山學道三十余年。道成擇地煉丹,到淮水下游,發現了這個“幽遠閑曠”的缽池山。公子喬便筑起煉丹臺,在臺下挖了丹井,井水清冽甘甜。金丹煉成后,飼雞犬,雞犬化成鳳和麟,公子喬便駕鳳攜麟升天而去。
李白《淮陰書懷》詩曰:“飛鳧從西來,適與佳興并。眷言王喬舄,婉孌故人情”,說的就是公子喬在缽池山煉丹飛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