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內有一石制殿閣----純陽殿。殿內立呂純陽(洞賓)身背寶劍石的雕像。兩旁有兩副對聯:“稱師亦稱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靈異,
岳陽三醉神仙”。洞穴最深處,有兩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聲,悅耳動聽。這便是《后漢書》上記載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構成護欄。石柱上鐫刻 “山高水滴千秋不斷,石上清泉萬古長流”的對聯。泉水清澈晶瑩,其味甘美。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鎳幣平置不沉。此處青峰與奇巖競秀,碧泉與幽洞爭妍。繞洞的云霧,時而濃如潑墨,時而淡似青煙,變幻多姿。洞旁蒼色的山巖下,依山臨壑建有一棟斗拱彩繪、飛檐凌空的殿閣,名老君殿。殿為歇山式單層建筑,整個建筑顯得莊重而又輕巧。內供太上老君臣李**騎牛雕像。 自從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以后,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說明自己是“天子”,有神助,編撰了很多這方面的神話,而這些神話大多與仙人洞有關。相傳朱元璋稱帝后,突患熱病瀕于死亡,宮內御醫束手無策。忽報廬山仙人洞的赤腳僧持天眼尊者和周顛仙人贈送溫良藥至,朱元璋服后,立即病愈,太祖龍心大悅,讓使者到廬山尋找仙人。當使者來到仙人洞小道上尋找時,不見寺廟,只見蒼巖巨石上刻的“竹隱寺”三字。使者稱奇,回京城復命。朱元璋便下旨在刻處旁建“訪仙亭”。亭側小道也因此稱為“仙路”。 過“訪仙亭”沿“仙路”前行,便到“新訪仙亭”。據傳民國時,在一個月明星朗、風微氣清的夜晚,蔣介石、宋美齡、馬歇爾曾到此亭賞月品茶,閑坐亭中看奇峰吞月,星斗閃爍,悠然自得,愜意非常。 洞周圍的峭崖懸壁上,古刻崢嶸,有“云根”、“佛手巖”、“同舟共濟”、“周道復興”、“賢者樂此”、“仙源無二”、“總覽群真”、“常樂我凈”等十數通,琳瑯滿目,頗堪玩味。這些雄強俊快飄逸宏肆的摩巖石刻為青峰秀巒平增了幾分嫵媚和情意,并將后人的眼光引向歷史的縱深。 立足仙人洞,從谷口向遠方眺望,一派樸實無飾、恬靜秀麗的大自然風光。林云程在《佛手巖分韻》詩中寫道:“洞杳瓊漿冷,秋深林葉紛。霜鐘流夜壑,雨剎掛青云”,他詩中寫的是草木搖落,白露為霜的深秋季節。在這種季節里置身仙人洞,更宜作飄飄欲仙的神仙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