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從維勒基埃的雨果紀念館歸來,今天
中國國旅的導游安排我去參觀古典主義作家彼埃爾·高乃依的故居,高乃依紀念館館長德拉博特夫人陪同前往。17世紀的古典主義是
法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高峰,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三位作家鼎足而立,代表了古典主義的最高成就。而第一部響當當的古典主義悲劇,是高乃依于1636年上演的《熙德》。他的其他劇本如《荷拉斯》、《西拿》等,也都是法蘭西舞臺上的經典作品。
高乃依的父親是管理河泊森林的小官,家境小康。1608年,他為家人躲避城市的瘟疫,置下這座名為“田園居”的產業,高乃依兩歲時,就跨進田園居的大門。高乃依是長子,他和小弟弟共娶一對姐妹,共同在田園居里生兒育女,其樂融融。1939年,高乃依的田園居被列為法國歷史文物。1984年,法國隆重紀念高乃依逝世三百周年。法國政府對高乃依紀念館的建筑物進行徹底裝修,并為紀念館提供最現代化的設備。
我意識到,高乃依紀念館是省博物館的得意杰作。紀念館在西南郊8公里處的小冠鎮,出門迎接的管理員竟是和我一般黃皮膚的胡先生。他是
越南僑民,有學者風度。真沒想到,法國人來瞻仰自己的經典作家時,為他們講解的竟是一位
亞洲人。胡先生對我分外熱情,捧出
來賓留言簿請我簽名。我不經意地在簽名簿上看到一個不尋常的名字:弗朗索瓦 密特朗。
5月14日,我的參觀由女館長親自陪同并作解釋。步入田園居的木樓門,只見草坪中劃出一剪小徑,通向作家故居,一幢帶閣樓的兩層木結構樓房,端立在樹木蔥茂的園中,白墻上露出一條條深棕色長木板,使屋子具有一種古樸的田園情調。屋子不大,窗子更小,天花板低垂,粗大的木梁,高高的壁爐,這是三個世紀以前的古人居所。屋里家具不多,幾乎都是橡木制品。
一般參觀者踏進名人故居,常有一種天真的虔誠心理,以為陳設的家具都是原物。中國國旅的導游告訴我,屋內家具都不是原物,但都經過精心挑選,由專家鑒定后注明制作年代及式樣,目的是烘托高乃依所生活的時代氣氛,如橡木柜是16世紀中葉的家具,屬文藝復興時期諾曼底式樣。我十分欣賞紀念館的坦率。更多
歐洲法國旅游報價,
西歐法國旅游多少錢,歡迎登陸北京
旅行社出國旅游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