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當召是藏傳佛教寺廟,清乾隆二十一年賜名“廣覺寺”。有“”
東方小布達拉宮”美稱,是
內蒙古唯一保存完整得純藏式建筑群,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當召原名巴達嘎爾廟,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
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召為“廟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是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錯在此興建的,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們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顯得十分雄渾壯觀。
五當召的活佛是清代駐京八大呼圖克圖之一,稱“額爾德尼.莫日根.洞科爾.班智達”,名望及地位均相當之高。第一世活佛本名羅桑堅贊,法名阿旺曲日莫,誕生于土默部。自幼聰慧過人,酷愛各種書籍。他曾去多倫諾爾匯宗寺向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學經,幾年后,呼圖克圖又送他入藏深造。他在
西藏留學期間,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哲蚌寺拉然巴學位。從
西藏返回內蒙后,他的經師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將他升為多倫匯宗寺達喇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應聘進京參加蒙文《甘珠爾經》的編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