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2-08-13
絲綢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很早以前就輸送到西方。公元前西方已把中國稱作“賽里斯國”,意即蠶絲產地。從洛陽、長安西行,經秦州(今甘肅天水),過金城(今蘭州市西),穿河西走廊,或出陽關或出玉門,西逾蔥嶺到中亞各國,再去羅馬,這條通道被西方稱作絲綢之路。
絲綢南路是指走西平郡(今西寧)進入草地,或北到張掖,或西出柴達木盆地到達南疆的道路,漢時稱羌中道,南北朝時稱吐谷渾道或青海道。公元4世紀后,河西走廊出現了群雄割據局面,戰事頻仍,交通梗阻,東西往來的政治使節和商隊改由青海通過,這條南道便繁榮起來。自西寧東行金城、長安,或南達巴蜀,或西通南疆,溝通南朝北朝,擔負著物資文化交流日益繁重的任務,在歷史上留下重要史跡。
我們走南絲綢路的第一站是青海門源縣,門源從2300米至5254米的海拔高差,山、溝、川相間的繁雜地貌,降雨量豐沛,冰川與溫泉,湖泊和長河神奇結合,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南絲綢古道要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它北與著名的河西走廊相連,南通河湟谷地,東與互助北山林場一衣帶水,西與祁連、海晏相接,距省會西寧市159公里。在69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漢、回、藏、蒙、土等22個民族15.6萬人。
門源是一片神奇和充滿希望的土地,考古發現的卡約文化,辛店文化遺址和遍布全縣各地的古城遺址說明,早在公元前,這里就有先民們繁衍生息,從事狩獵和畜牧業生產活動,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元狩二年,為打通中原與西域的商務通道,漢武帝派霍去病出隴大破匈奴,在今門源的攔腰溝設鸞鳥縣。隋朝大業六年,隋煬帝西征吐谷渾,在今門源的克圖巴哈渡過浩門河北上。傳說隋煬帝渡河時因橋損壞,險些掉在河里,幸好他騎的浩門馬揚蹄豪邁,飄然自如、飛身踩在一只飛燕的背上,跨過浩門河。隋煬帝受驚后大怒,當場斬殺了造橋的大臣黃亙等6人。因此也有了馬踏飛燕事發在門源,出土在武威的說法。今天的門源是全國最著名的油菜花海之一,當我們翻過雄偉的大阪山,穿過亞洲海拔第一高的大阪山隧道,眼前出現了鋪天蓋地的黃色,看資料說門源連片的油菜花就有五十多萬畝,這么大面積的油菜花令人目不暇接,手中的相機拼命消耗內存,但拍出的照片難以還原眼前的震撼色彩。
到了門源還有一個絕對值得一看的地方-----缸什卡雪山,這是距離青海西寧最近的一座雪山。崗什卡屬祁連山冷龍嶺山系,是門源境內諸山群峰之首,山顛積雪終年不化,每當夕陽西下,晚霞輕飛,山頂晶瑩白雪,熠熠閃光,變化無常,故稱冷龍夕照,它集現代冰川的壯觀和完整的植被帶為一體,是科學考察、登山探險的理想之地。傳說中的西王母就居住在崗什卡雪峰的冰宮中。離開省道,車子在顛簸的沙石路面跑了大概十多公里我們來到岡什卡山腳下,怪石嶙峋、鈣化的溪水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
而岡什卡面向省道的一面又是另一番景象,雪山、草原、牛羊群構成了一幅絕妙的水彩畫。
¥175起
¥168起
¥430起
¥195起
¥1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