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阿育王塔俗稱白塔,位于代縣城內古城圓果寺內,與邊靖樓遙相對峙。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原為木結構,稱“龍興”,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重建,改“龍興”為“圓果”。之后的幾百年里幾廢幾興,到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建為磚塔,留存至今。
阿育王塔由主塔和附屬小塔構成,全用磚砌。主塔底層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狀小塔,小塔環抱主塔,高低錯落,主次相依。塔為圓錐體、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0米,東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作覆仰蓮瓣及重澀混肚與方澀的須彌座式,雕刻著各種花飾、荷瓣和
印度的“陀羅尼經”。
塔身上施曲尺形彌座,座上承剎桿。原有磚作相輪十三層,兩層已毀,上覆蓋盤,中裝金頂寶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藝高超,為我國藏式塔中之佳作。第三層塔心室北壁前并列2尊石雕釋迦多寶佛像,佛座上枋刻有貞觀二年為太宗皇帝壽誕造像的題記。南門邊框上保存著唐代線刻云紋,表面留有宋代游人的題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