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觀堆云洞(河東特委革命舊址)位于夏縣城西二十五公里的水頭鎮上牛村洞溝,始建于元代初年,居于稷王山麓,隱匿于黃土溝壑之間,因建筑群遠觀如云朵疊加,進穴崖而入,洞階相連故名“堆云洞”,歷經明清時期不斷地增筑擴建,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尋院,洞里藏洞,道法自然,層疊構筑的建筑奇觀,素有“小布拉達”之稱,被譽為“放大的盆景、濃縮的仙境”。1922年,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道觀創辦了“平民中學”,把這里做為傳布新思想新文化的講壇,招收北方九省學習達1200余人,其大部成為革命活動的中堅力量;1928年6月
山西省委書記汪銘在堆云洞主持召開了河東地區黨組織會議,正式成立了河東特委;1929年4月,省委書記汪銘再次在堆云洞召開了河東特委會議,根據斗爭形勢的需要,改特委為特支。堆云洞做為河東特委的秘密活動中心,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領導晉南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至今遺留有“秘密印刷廠、地道、井中通道和藏身暗洞”等革命遺跡,嘉康杰、柴澤民、孫雨亭、賈蒿、金長庚、趙廷臣等革命前輩都曾在此學習、生活戰斗,為晉南乃至全國革命活動的開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后人譽為晉南革命的搖籃。1985年,
山西省人民政府將這里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確定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10月,又被確定為首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是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著名景點。 3025_9_s38660.JPG 3025_10_s38660.JPG 堆云洞創于元,增于明,盛于清,位于稷王山麓,匿居黃土溝壑,群嶺環抱,獨崗孤聳,雙澗合流,樹木成林,被視為道家仙境。堆云洞建筑依勢而建,層疊構筑,大小十二座院落不拘一格,房上建房,院中套院,洞里藏洞,道法自然,層疊構筑,集中國古建形制之大成,匯南北建筑風格之精華,被后人譽為人間勝景、道家仙境。清代游人題詩堆云洞八景為“雙澗合流、石穴隱云、路盤層磴、庭俯喬林、東樓朝雨、西殿晚霞、筆峰留月、高臺孤聳”等。堆云洞以叢霄連壑,穴崖而入謂之洞,又因建筑群層疊相構,如同云團相加,每逢雨后,云騰霧繞,景色宜人而得名。 3025_5_s38660.JPG 3025_3_s38660.JPG 1922年秋天,立志教育救國的革命先烈嘉康杰在堆云洞創辦了平民中學,他把這里做為新思想、新文化的講壇,招收北方九省學生,為革命培養了一批新生力量,同時也為后來河東特委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革命根基。由于該校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堅持反帝反封建教育,1925年冬天被閻錫山查封,先后共培養革命人才1200余人。1928年4月,為恢復大革命失敗之后的河東黨組織,中共山西臨時省委在嘉康杰的幫助下于堆云洞召開河東地區的代表會議,決定成立以馮彥俊為書記,范希蠡任副書記的中共河東特委。1929年6月7日,中共山西省委書記汪銘在此召開了河東特委會議,嘉康杰、金長庚、 范希蠡、馮嚴俊、閆子祥等8位同志參加會議。這次會議主要研究了恢復和發展晉南地方黨組織問題。 3025_16_s38660.JPG 3025_18_s38660.JPG 景區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雙澗合流:堆云洞東面的河叫蛇澗,西面的河叫虎澗,兩河交匯,即為雙澗合流。門前有兩棵大樹,大一點的是皂解樹(也叫皂莢樹),小一點的是槐樹。這兩棵樹究竟長了多少年,無人得知,但考證,至少在四百年前它們就成了大樹。明朝天啟年間,堆云洞佛門主持道人之所以自稱為“三莢老人”,就是緣于當時洞前有三棵果類樹木,而現在存活下來的就這兩棵。 石穴隱云:“未逢青鳥報,只見白云屯,隱隱神仙府,幾人曾到門。”從這幾句詩中不難看出,當年堆云洞如同瓊瑤仙境,石穴洞門時常云遮霧障,到了門前怕也難找到洞口。這個洞是一個沙石洞,但結構非常牢固,比混凝土的壽命還要長。奇怪的是,這個土丘四周,甚至在距離不足三米的水井和窯洞中都沒有這個沙石層,唯獨這個洞上下高達六米卻處在沙石之中。 道院:道院創建于咸豐元年,是堆云洞最后一次擴建工程。這個院落還是點燃革命星火的地方。當年平民中學就是在這個院里成立開學,1928年中共河東特委在這里秘密成立,1929年6月7日、8日兩天,東南廂房中召開了一個歷史性的八人會議,改河東特委為河東特支,使河東革命開始了新的轉折?,F在南北廂房和西廳堂中分別舉辦了河東特委、平民中學和嘉康杰事跡展覽,以供大家重溫堆云洞那段光榮的歷史。 碑刻全圖:咸豐三年刻制的堆云洞全圖,不僅畫出了所有的院落和房屋,同時還栩栩如生地畫出了三十余個人物,有田間勞作的,有納涼聊天的,有打掃場院的,有跳水飲馬的,有下棋消遣的,有窗前看書的。……留下了當時堆云洞的繁榮景象。堆云洞現在看到的十余塊碑大多是云階道人主持期間刻制的。這位從嘉慶到咸豐年間,主持時間至少在三十多年的道人,不僅是位善于創業的有功這人,而且也是位富有遠見,并具有一定的書法功底的飽嘗之士。 奉先祠:是供奉道教歷代祖先的地方。神龕中供奉的丘處機,兩旁供奉的是堆云洞歷代主持道人的牌位。 高臺孤聳:拔出三千界,登臨豈偶然,浮塵飛不到,即此晤群仙。拔出三千界就是說
北極臺矗立云天,已經脫離了凡界紅塵,登上
北極臺就能與天上的群仙會晤。 老子殿 老子殿是道士誦經的地方,供奉著道祖老子和表示祥宗師徒間道法收受信物的衣缽,在這里誦經就維護了道法的神圣和尊嚴,就能領悟道法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