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
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積24公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草堂內寒塘古木,落葉小徑,柴門臨風,浣溪流芳,一派中國古典園林風光。草堂也是重要的詩圣紀念地,為后代文人百姓的朝圣之所,正所謂“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漫步其中,既可發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悅目清新的詩情畫意。
公元759年12月,為避安史之亂,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從長安流亡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茅屋一座,稱之為“草堂”,他在這里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于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筑群。重要景點有:南大門、大廨、詩史堂、工部祠、柴門、"少陵草堂"碑亭、水檻、花徑、大雅堂、杜詩木刻廊、茅屋景區、草堂寺、浣花祠、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