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依驪山,北臨渭水,西距古都
西安30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風光使其倍受歷代帝王垂青。如今,華清池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游覽沐浴勝地。
“不盡溫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這里自周幽王修建驪宮至唐代幾經營建,先后有“驪山湯”、“離宮”、“溫泉宮”李隆基詔令環山列宮殿,宮周筑羅城,賜名“華清宮”,亦名“華清池”。后安史之亂,建筑殘存無幾。宋、元、明、清至民國逐漸衰敗。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幾經擴建,始具現今規模。1959年,郭沫若先生游覽華清池后感慨萬千,揮筆寫下“華清池水色青蒼,此日規模越盛唐”的詩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華清池的風貌與發展。1982年,華清池被列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同年2月,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被列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布華清宮遺址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華清池躋身百名“中國名園”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