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地風光、氣候不同,任何時候去,都有觀光的佳境。著名的旅游景點有北部港城
阿里卡一帶、“世界旱極”,阿塔卡馬沙漠的奇特景觀、美麗的首都圣地亞哥、神秘的復活節島以及遠離人類生活的火地島等。
中國國家旅游局近日正式宣布,從7月15日起開放中國公民赴
智利旅游的組團業務,
智利這個遙遠的南
美洲國家,開始進入中國旅游者的視野。智利的首都,是進入智利的門戶。
也是一座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城。這座國際化的城市,各種現代化的、引人入勝的建筑物矗立在各個城區里,它們都是智利最近幾十年經濟持續和迅速發展的結果。
這些建筑構成了圣地亞哥的主要特點。而且在這里各種類型的現代建筑同19世紀和殖民地時期建筑和諧地“共同生存”在一起。由于圣地亞哥地處安第斯山腳下。
所以只需要花費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享受到雪地運動的無窮樂趣。它的另外一個特色是當北半球處在夏季時,這里卻是滑雪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圣地亞哥市一年四季,棕櫚婆娑,綠草如茵,各種鮮花爭相吐艷,美麗的城市背景令人贊嘆不已。這里一年四季都是運動旺季,這里的山上可以進行長途跋涉、攀巖、跳傘、騎馬等等。此外,你還可以在變化無窮的山脈景色中練習漂流和劃皮艇。
智利是世界上第三大產銅國,也是世界上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圣地亞哥市,人們處處都能感受到銅的存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銅的光輝。漫步市區,每隔不遠眼前就會出現一座精工細琢的紀念銅像。
這些銅雕刻大小各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聳立在市區“憲法廣場”上智利民族解放運動先驅沃伊金斯將軍的銅像雕刻,橫刀躍馬,氣壯山河。那一座座銅像雕刻,讓人目不暇接,仔細觀賞,仿佛置身于銅像的世界,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在煙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面積僅165平方公里的小島—智利的復活節島。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和奇異的風情吸引著無數游人。
復活節島是由
荷蘭航海家雅可布·洛基文于1772年4月5日首先發現,當天正值基督教的復活節,故得名。島上的居民則稱它為“拉帕·努伊”,意為“石像故鄉”,或稱“特皮托·庫拉”,意即“世界的肚臍”。小島東距智利本土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島1900公里,象一葉孤舟漂泊在萬頃碧波上。
復活節島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們或臥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邊。其中有幾十尊豎立在海邊的人工平臺上,單獨一個或成群結隊,面對大海,昂首遠視。
有些石像頭頂還帶著紅色的石帽,重達10噸。這些被當地人稱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巖、凝灰巖雕鑿而成,有些還用貝殼鑲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復活節島北部的阿納凱是全島最富魅力的景點,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外,一片金黃色的沙灘又長又寬;岸上的棕櫚樹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島最高點,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頂,極目遠眺,島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盡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與藍天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
從山上下來不遠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點。據傳,它是一個毛利巫師的七個兒子等待歐圖·瑪圖阿王到來的地方。“達海”是全島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當傍晚,人們步行到這里觀看日落,霞光映紅半邊天,巨大的石像被襯托出永恒的剪影。
復活節島人熱情好客,友善禮貌,每迎
來賓都獻上串串花環。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男人頸套花環、裸露上身,女人頭戴花飾、下穿羽裙,跳起優美的羽裙舞。這種舞蹈同
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游活動的“保留節目”。
島上最大的傳統節日莫過于一年一度的“島人節”。每年春天,全體島民齊聚奧龍戈火山頂,選舉自己的首領“鳥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鳥人”出自島上流傳的一個神話:古時候,造物主瑪科·瑪科向島上的祭司傳授宗教儀式和祭神物品—海鳥蛋,并指定海上兩個礁嶼為取鳥蛋的地方。
這樣,每年8、9月份海鷗飛來之時,島民們就會集中在奧龍戈海邊。每個部落推選一名選手順崖下海,游到2公里外的大礁石上尋找鳥蛋。第一個得到鳥蛋的選手立即游回島上,將蛋交給自己的酋長,這個酋長便成為當年的“鳥人”。
整個一年里,他都被島民供奉為神明。由于游泳取蛋時常遭鯊魚襲擊,這一活動已停止100多年了。但神圣的祭典儀式、多彩的化妝表演仍然保留至今,“鳥人”仍是島民的崇拜神。為適應旅游的需要,活動時間改在每年的2月份,讓更多的游客目睹這奇異的風俗。
阿里卡智利太平洋岸最北的港市,,從圣地亞哥坐3個半小時的飛機就可到達,她的名字來源來自
西班牙人入侵這里之前的一個漁民首領的名字(CACIQUE ARICCA)。
位于阿塔卡馬沙漠北緣,北距
秘魯邊境20公里。幾乎終年無雨(年雨量0.6毫米),但氣候涼爽宜人。得益于阿里卡得天獨厚的邊界位置,游客在這里可以同時去游覽
秘魯和
玻利維亞兩個國家。
但還有另一件事讓阿里卡更為出名。在1983年,一名建筑工人在阿里卡的沙土地上某塊只有臥室大小的區域上只挖了幾英寸深,就發現了近100個人形的物體。
它們約有5英尺高,非常僵硬,外層涂了黑漆,看上去像古代的玩偶……他們生活在公元前5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造木乃伊,比最早的
埃及木乃伊還早2000年。這些木乃伊被命名為“新克羅木乃伊”。
從圣地亞哥向北,大概坐兩個小時的飛機就到阿塔卡馬地區。這里有安托法加斯
塔城,是北方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再往內陸就是阿塔卡馬沙漠了。
阿塔卡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脈腳下,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之一。據當地的氣象紀錄表明,阿塔卡馬沙漠里的安托法加斯塔城全年僅有20個有云彩的日子。
其余全是晴空,平均年降水量3毫米,而周圍大部分地方更是40年甚至100年沒有下過雨。因此,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旱極”,大部分人不知雨傘、雨衣是何物,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也沒有防雨商品可賣。
這里有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智利最迷人的景致:寬廣壯麗的鹽堿地、永恒的雪火山和蘊藏豐富物種的湖泊。這里的人們在綠洲的環繞和流水的滋養下,還依然保存著土著文化和千年的習俗。
阿塔卡馬城有世界上最高的地熱場——塔地奧間歇泉,它的噴氣孔可以達到幾米高。在離圣彼得阿塔卡馬西南約15公里的地方,還有個有名的地方——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一個沙漠中的山谷。名字雖然浪漫,但實際上月亮谷卻是自然條件極為嚴酷的地方,全年滴雨不下,沒有任何生命存在。它的命名,緣自其地貌特征與月球表面的酷似。
站在谷地高處舉目四望,到處都是赭黃色的巖石,或突兀嶙立奇形怪狀,或連綿成排似恐龍背上的鱗片,其景象與其說像月球,不如說更像紅色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