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主要的景觀聚集在基山街。它是九份最熱鬧的街道,土小吃芋仔蕃薯、九份第一家茶坊及九份文史工作室都設置于此,還有觀景臺可以看九份的海景。豎崎路是茶館集中的區(qū)域,絕無僅有的階梯路上有很多觀景茶館。輕便路上則有許多九份民宿,還有九份金礦城懷舊壁畫。
清初之際,這里只有九戶人家,出入全靠水運,當時貨船運送這九戶人家的日常用品時,常將其分為“九份”,久而久之,便以“九份”作為此地的代稱。光緒年間發(fā)現(xiàn)金礦后,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至,原本只有九戶的小山村迅速地發(fā)展成三四萬人的小鎮(zhèn),更有“小
香港”的稱號。九份黃金的生產(chǎn)以噸來計算的,金礦含金量最高達九成以上,曾有“
亞洲金都”之稱。不過,九份終因礦產(chǎn)過度開采,繁榮不再。屋舍人去樓空、老街人煙稀少,喧鬧的小鎮(zhèn)又歸于平靜。80年代后期,
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所執(zhí)導的一部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附近取景拍攝。這部獲得
威尼斯大獎的電影,令人再次留意到這個特別的小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