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簾洞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位于
貴州省
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的白水河上。周圍巖溶廣布,河寬水急,山巒疊嶂,氣勢雄偉,歷來是連接
云南、
貴州兩省的主要通道。現有滇黔公路通過。白水河流經當地時河床斷落成九級瀑布,
黃果樹為其中最大一級。瀑布寬30米(夏季可達40米),落差66米,流量達每秒2000多立方米。以水勢浩大著稱,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瀑布對面建有觀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觀賞洶涌澎湃的河水奔騰直泄犀牛潭。騰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簾,盛夏到此,暑氣全消。瀑布后絕壁上凹成一洞,稱“水簾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為瀑布所遮,可在洞內窗口窺見天然水簾之勝境。它是以當地的一種常見的植物“黃果樹”而得名。以其雄奇壯闊的大瀑布、連環密布的瀑布群而聞名于海內外,十分壯麗,并享有“中華第一瀑”之盛譽。
天星橋步生橋
位于黃果樹景區的天星景區,在5.7平方公里范圍內集山、水、林、洞、根、藤、石、瀑為一體,可謂“有水皆成瀑,無石不盤根、風刀水劍刻就萬頃盆景,根筆藤墨繪制千古絕畫”。這里美妙神奇的喀斯特風光奇麗多姿瀟灑秀美的銀鏈墜潭瀑布令人流連忘返。從星峽飛瀑漂流4.6公里至郎弓景區,讓人驚心動魄,萬分刺激。郎弓景區風光迤邐,典型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水上石林
黃果樹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處是別具一格的石頭建筑。黃果樹附近的石頭寨是著名的蠟染之鄉,滑石哨是全國第一個布依族保護村。黃果樹附近有很多的名勝古跡,以“千古之謎”的紅巖碑最為著名,此外還有相傳是三國遺跡的關索嶺、孔明堂、跑馬泉、御書樓等。
盆景園
盆景園位于大瀑布景區入口處,距黃果樹瀑布500米,占地40畝,園內展示盆景3000多盆,樹種30多種。園中樓閣凌空、小橋流水,姑蘇風韻與高原風情熔于一爐。數百尊體量碩大、造型各異的觀賞石,同火棘、紫薇、銀杏、金彈子、榕樹、杜鵑等20多個品種的貴州特色植物為主體的大型盆景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很多盆景都曾在全國盆景展中獲得金獎(“古榴情韻”、“臘梅”、“魂”)、銀獎(“碩果慶豐年”等)等優異成績。同時結合貴州的奇石,布置精巧、獨特,“盤龍云海”、“音樂石”等就是貴州盤江奇石的典型代表。
犀牛潭
犀牛灘位于黃果樹瀑布腳下,據《鎮寧縣志》載:“昔曾有犀牛出水中登岸故名犀牛潭。”《安順府志》、《永寧州志》載:“相傳國初時,潭上有五色云起,芝草生,神犀出游。”往后關于犀牛潭中有“解餉官”在危急關頭拋進幾十萬餉銀及吳三桂敗退時將銀匣丟進潭中的傳說更是版本眾多。既有那么多金銀財寶在水底下,當然就“人多垂涎之”,于是“尋寶”、“探寶”之說不絕于耳。《鎮寧縣志》載:“某年有善泅者沒水以求,見一犀熟睡潭底,繞皆珠寶”,他撿最好的想要帶走,后被犀牛醒來發現,犀牛與尋寶人搏斗,尋寶人斗不過犀牛,只得將到手的寶物又擲回潭中,犀牛這才隱去。
黃果樹瀑布節
2011年黃果樹瀑布節開幕式黃果樹景區至2004年成功舉辦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以來,至今每年都舉辦,擴大貴州的對外影響,提高貴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自然生態旅游、民族風情旅游和
紅色旅游的有機結合,推動貴州
紅色旅游加快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將黃果樹瀑布節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節慶活動,實現以黃果樹為龍頭,加快貴州旅游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讓貴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全國了解貴州,讓世界知道貴州。
黃果樹瀑布“六月六”布依文化節
“六月六”布依文化節開幕式“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于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有的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六月六”文化節開幕式的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歷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里,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盆古、掃寨趕“鬼”的活動。
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祭祀后,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并有各種娛樂活動。
黃果樹景區至2007年開始舉辦黃果樹“六月六”布依文化節,目的在于通過節慶活動挖掘和積淀布依文化,并為黃果樹景區的文化品牌構建、文化旅游的發展服務,同時,打造一個在全國乃至國際都有影響力的布依民族傳統節慶活動,為貴州乃至中國民族文化推廣以及黃果樹風景區的旅游品牌深化發揮功能和作用,實現人文和文化旅游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