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隱寺座落于巢湖黃麓鎮西
黃山腹地,交通便利,距
合肥市不足一個時辰路程。寺依山而建,三面環山,林密清幽,面臨巢湖,登后山極目可見湖平如鏡。夫巢湖春秋古邑,人杰地靈,而人文興盛,代不乏人,名將張治中等即出生于斯。
據《巢縣志》記載,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舊址于西黃
山東隅,原名白衣庵。至明末,京官吳相影,合肥人氏,痛朝政腐敗,嘆宦海沉浮,悟諸行無常,遂辭官指南而歸,隱居白衣庵,拜行伊為師,法號“萬如”,萬如師居是庵,興道場,辦書院,淳化鄉里,后朝廷復詔萬如師入京為官,師堅辭不受,曰:“吾出家之志已堅,指南即不向北矣(即不為清朝服務)”,遂易庵名為指南庵,指南庵由是聞名。此庵于咸豐年間毀于戰火,延至光緒十五年,由慈、浩參師徒重建,并于此開壇授戒,四方僧眾莫不歸心,香火極一時之盛。至清末,又被火災,唯剩頹墻,后由浩參師兄領眾重建。時光流逝,而指南庵湮滅也久矣。
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幸逢盛世,重建久庵正得其時。
安徽省佛協副會長、合肥明教寺方丈妙安大師首倡重興古庵,賴宗教政策扶持,信眾一心,九一年蒙政府批準于現址重建。布局結構由妙安大師博采眾長,親自設計,寺占地30畝,結構嚴謹,氣勢莊嚴,共歷時六載建成。完工日,妙老追昔扶今,感慨萬千,遂依大乘義理一語雙關,命之為相隱寺(既有宰相隱居義,又具大乘無相之義)。
相隱寺名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大德晚年題寫,字體渾厚莊重,與寺相得益彰。入寺門,即見彌勒佛笑臉相迎,兩側立四大天王,威嚴生動。天王殿進而為臥佛殿,臥佛為重數噸的整塊
緬甸玉石雕刻,體長3米,神態安詳自在,出臥佛殿拾階而上即大雄寶殿,殿前平臺用漢白玉石砌就,更顯清凈,抬眼所見“大雄寶殿”四個雄渾大字亦系趙樸初大德書寫。入殿見釋迦牟尼佛法相莊嚴,金光閃閃,信眾莫不禮拜。兩側各塑八位尊者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雄寶殿后為法堂,法堂二樓為藏經樓,大殿東側為念佛堂,西側為觀音殿。
一九九九年,陰歷十月十八日舉行大殿開光暨妙安大和尚升座大典。省市領導親臨恭賀,諸山大德會集,海內外信眾濟濟一處,可謂極一時之盛,信此寺舊日鼎盛無有過于今者。
開光至今不足三載,而妙安大和尚言傳身教,專弘凈土,勸人唯念“阿彌陀佛”,四方凈土同修傾心。平日監院界全法師領眾熏修,嚴持戒律,常行精進,知之者皆謂相隱寺為凈宗清凈道場。
千年古剎而今重放光明,非唯諸佛菩薩加被,亦賴國家強盛,民眾安樂。今相隱寺前承歷史,續佛慧命,利樂有情,俾使十方同沐佛恩,其任重,其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