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妙峰山廟會
妙峰山(古稱妙高峰),地處北
京西郊門頭溝區,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十五和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舉辦春香和秋香各一次,以春香為最盛,活動區域分娘娘廟和香道茶棚兩部分,妙峰山廟會的主要活動在山頂的娘娘廟內。歷史上妙峰山香客遍及華北,為華北最重要的廟會之一。
日本侵華期間廟宇損壞嚴重,廟會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初期,廟會停辦。1985年修復廟宇,1987年對外開放,1990年恢復廟會,現已連續舉辦16屆。
據記載妙峰山廟會始于明朝中后期,清代香火最盛,香客數十萬。香會300余檔,門派不同,會首是香會組織和指揮者,也是主要傳承者,僅北京市就有200多人。會首傳會腕兒(拔旗)于徒,各種規矩、禮儀、技藝均為師徒相傳。
妙峰山廟會保留了華北地區以民間信仰為特點的傳統民間吉祥文化,是研究華北地區民眾世界觀和生活情況的重要根據,在民俗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保留下來了許多民間組織,是中國鄉土社會基本社會構成之一;香會是民間的文化活動組織,保留和傳承了許多的民間藝術、體育競技活動,民間手工藝的原生態,不僅對保護民族民間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香會活動是群眾自娛自樂的活動,具有凝聚力,充分體現了民眾的自治能力和祈福禳災、公議助善、謙和互助的精神。廟會形成的精神品質和行為規范營造了安定祥和的社會風氣和精神價值,對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能夠起到促進作用。
妙峰山香會三大特色:
1、香道多是妙峰山廟會的特點之一,妙峰山進香從古至今有五條香道。中道、中北道、老北道大概十七八公里,南道大概20多公里。舊時每年春廟時,各條香道上全是進香祈福的游人,經常是走3天,絡繹不絕。據《燕京歲時記》載:“每屆四月,自初一開廟,半月香火極盛。”“人煙輻輳,車馬喧闐,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計之,共約有數十萬……香火之盛,實可甲于天下。”
2、香會多,前來妙峰山進香的香會數目也十分龐大,現有記載的有150多檔香會來過,又分為文會和武會。文會負責設點服務,如沿途的粥棚、茶棚、饅頭棚等。武會負責表演,如高蹺、秧歌、中幡等。每年妙峰山廟會最大的看頭就是香會進香。一般分為三撥。第一撥是修道會、清道會等香會,提前一個星期左右開始進山工作,修理道路,清理衛生。第二撥是廟內服務的香會,如撣塵老會、獻供會、糊棚會、鮮花會等,提前兩三天進廟工作,掃除灰塵,修補窗戶、頂棚,將面貢、水果、鮮花等貢品放好。第三撥是各種茶會、粥會,提前兩天左右開始在香道沿線設點,給進香的香客免費舍茶舍粥舍饅頭,提供服務。
香會又分為行香走會和坐棚香會。行香走會由會頭帶領,手拿三角會旗,敲鑼打鼓,邊走邊表演。遇到路邊擺棚設點的坐棚香會,就必須停止表演并打知,也就是打招呼,交換名片。
3、規矩多,一般是見門參門,見會參會,見茶棚參茶棚。同時,上山進香的香會遇到下山的香會時,“回香讓保香,就是上完香的要讓進香的。到了山下一里處的靈官殿,香會必須報號,才能進山。
地址:北京門頭溝妙峰山景區管理處
交通路線:自駕車:蓮石西路(石門營環島)右行,沿109國道按路標行駛可到。
公交車: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轉乘929路到丁家灘站下車,再打車前往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