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府城墻于宋代已成規(guī)模,至和初年再筑土城,
紹興年間又以石砌、紹定、端平年間先后大規(guī)模增修筑建,形成了外廓內城并繞以城濠的完備格局。由于朝代的更迭,戰(zhàn)火的破壞,元末明初已是破爛不堪。明洪武(1379年)又全面修建府城墻。據(jù)史料記載,
潮州古城墻先后經歷了十幾次大大小小的修建過程,從這些過程中,也足以窺視
潮州璀璨歷史文化的一斑。
修建后的府城,城墻高二丈五尺,基闊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圍一千七百六十三丈。環(huán)城開上水、竹木,廣濟、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門。于城門外構筑月城作為屏障,并于城上造敵樓四十四座,窩鋪六十七座,雉垛二千九百三十二個,十分雄偉壯觀。隨著歷史的變遷,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墻均因城市建設的需要而拆除,現(xiàn)僅存東面臨韓江的古城墻,北起金
山南至南門,全長2132米,保存城門四座,即上水門、竹木門、廣濟門、下水門,并建有城樓。
交通地址:潮州市環(huán)城東路,即是韓江西岸。
交通:3路內環(huán)公車。
路線導航:自駕車可由韓江大橋頭右轉即是;步行可從太平路左側的下水門、東門、竹目門、上水門等城門出城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