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瀏覽
廣勝寺 在山西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霍泉發源地, 寺 區古柏蒼翠,源 流清澈,山青水秀。東漢建和元年(公元147年) 創建,初名俱盧舍寺,唐代改稱今名。大歷四年(769年)重修。 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毀壞,隨后重建。明、清補葺, 始 成現狀。分上下兩寺和水神廟共三處。上寺在霍山巔, 翠柏環抱, 古塔聳峙,琉璃構件金碧輝煌。下寺在山麓,隨地形起伏而建, 高 低錯落,層迭有致,是一組富于變化的寺廟建筑群。 水神廟在下寺 西側,僅一墻之隔,廟內主殿奉明應王, 其中元代戲劇壁畫國內外 享有盛名。廟前源頭,碧波蕩漾,景色幽美。
上寺
廣勝寺由上寺、下寺、水神廟三組古建筑組成,布局嚴謹,造型別致。寺區古柏蒼翠、泉水清澈、風景十分秀麗。 上寺由山門、飛虹塔、彌陀殿、大雄寶殿、天中天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廂房、廊廡等組成。創始于漢,屢經興廢重修,現存為明代重建遺物,形制結構仍具元代風格。山門內為塔院,飛虹塔矗立其中,現存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啟二年(1622)底層增建圍廊。塔平面八角形,13級,高47.31米。塔身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全身用黃、綠、藍三彩琉璃裝飾,一二三層最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捏制精巧,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設計十分巧妙,為我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寺內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資料。 向后為彌陀殿五間,內施六根大斜梁,減少兩縫梁架,在結構上有獨到之處。殿內奉彌陀佛和觀音大勢至菩薩,稱“西文三圣”,工藝甚佳。東壁及扇而墻上滿繪壁畫,內容為三世佛及諸菩薩。金皇統間平水版大藏經原存于此,后移北京圖書館。大雄寶殿五間,懸山式,殿內木雕神龕及佛像,或剔透玲瓏,或豐滿圓潤,工藝俱佳。毗盧殿五間,廡殿式,殿內兩山施大爬梁,結構奇特,是元代建筑藝術富有成就的實例,該殿裝修上木雕棱花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殿內奉毗盧、阿閃、彌陀三佛及脅侍菩薩、護法金剛等像,沿壁木雕龕閣,內供鐵鑄佛像35尊。四周壁畫,以后壁十二圓覺技藝最佳。寺內碑碣數十通,對研究廣勝寺的歷史很有價值。
下寺
下寺由山門、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組成。山門高聳,三間見方,單檐歇山頂,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樓閣,是一座很別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開間,懸山式,殿內僅用兩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構造奇特,設計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七間單檐,懸山式,殿內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賢二菩薩,均屬元作。殿內四壁滿繪壁畫,1928年被盜賣出國,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殘存于山墻上部16平方米的畫面,內容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畫工精細,色彩富麗,為建殿時的作品。兩垛殿至正五年(1345)建,前檐插廊,兩山出際甚大,懸魚、惹草秀麗。
霍泉
下寺門外即是霍泉,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霍水出自霍太山,積水成潭,數十丈不測其深。霍泉現由海場、分水亭、碑亭組成。海場為水源池塘,面積約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頭圍護其中,秒流時四立方米,灌溉十余萬畝糧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鐵柱分隔十孔,是當年洪洞、趙城兩縣分水的交界處,南三北七,實測流量相近,這是歷史上解決兩縣爭水糾紛的遺跡。碑亭內碑文記載分水情況,碑陰刻分水圖。解放后成立專門機構,水源得到合理使用。
飛虹塔
在山西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始建于漢,屢經重修,現存為明嘉靖六年(1527 年)重建, 天啟二年(1622年)底層增建圍廊塔平面八角形, 十三級,高47.31米。塔身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全身用黃 綠藍三彩琉璃裝飾,一二三層最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捏制精巧, 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設計十分巧妙,為我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據佛經《大唐西域記》記載,此塔為全國十九佛塔之一。這座造型別致、設計藝術高超的琉璃塔,為明代建筑。據修碑志記載,此塔始建于唐朝,后因元時大地震毀壞,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開始重建,落成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這座八面玲瓏、工程浩大的琉璃塔從動工到竣工歷時十二個春秋。九十余年后,天啟二年又用了兩年的時間增建了圍廊(公元1622-1623)。全塔呈八角形,分十三級,高達47.13 米,塔內轉折攀登的梯道,設計巧妙,直通塔頂,為國內所罕見。塔身由青磚砌成,層層皆有琉璃出檐,下三層尤其精致,有飛檐凌空下的斗拱,捏制精巧的蓮花椅柱,還有佛像、菩薩、廣勝寺風光(1)(20張)金剛盤龍臥虎、奇獸珍禽等色彩艷麗的圖案。飛虹塔堅如磐石,雖已經經受了四百余年的風雪侵蝕,但仍完好無損。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 1695年)平陽盆地發生八級大地震,它也安然無恙。塔頂有當年地震的題記,為研究當年平陽地震情況提供了寶貴資料。據建塔碑記載,塔為一僧人所設計,今襄汾柴村人,法名達連。達連和尚為此塔精心設計了四十余年,后用十二年主持建塔,在過去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能建造出這樣一座聳入云天的飛虹寶塔,不僅是中國建塔史上一巨大成就,而且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因塔全身由土色琉璃裝飾,每逢紅日高照,塔身金碧輝煌、熠熠閃光,遠眺仿佛是一條美麗的彩虹,故此得名“飛虹塔”。微風吹過,全塔上下一百一十二個鐵玲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好象在奏一曲優美動聽的音樂,輕音繚繞,令人心曠神怡。正象明人王翰所題:“一塔玲瓏駕碧空,滿山翠柏起秋風,云生寶殿常僧定,咫尺虛彌未許通”。
¥2098起
¥2298起
¥2298起
¥1570起
¥2598起
¥14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