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瀏覽
克難坡是個黃土山頭,原住有六戶人家。這個山頭,是由西向東并列和從北到南傾斜的五條溝梁組成,各梁均有一塊沖積平地,或種有莊稼,或栽有桃樹。后來閻錫山將這里定為營地,在事建筑,經過二年多的修建,終于將這個彈丸之地修建成了一座窯洞疊立,頗具規模,可容納兩萬余人的山巔小城,一時成為第二戰區的軍事重鎮與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村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乃一三面臨溝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蘆狀獨立山梁,地勢險要。1940年至1945年閻錫山的第二戰區司令官總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會等首腦機關曾駐扎在這里,人稱"小太原"。現在建筑有閻公館、實干堂、田步室、批評室、克難室、競賽室、檢討室、真理室及望河亭、忠義詞等。除滿山遍野的土窯洞外,重要建筑均為石頭干砌,建筑技巧甚稱一絕。蒞此可訪史懷古、別有風味。
名字由來
1940年5月8日,閻錫山率部分隨從離開秋林,東渡黃河,進駐吉縣西北的克難坡。克難坡原名南村坡,是個住有6戶人家的黃土山梁。閻錫山將這里定為營地后,因南村二字音近“難存”,并意欲標榜克服困難,故改名為克難城,通稱克難坡。經過兩年多的修建,竟將這個彈丸之地建成為一座窯洞疊立,頗具規模,可容納兩萬余人的山巔小城。閻錫山的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腦機關于1940年至1945年曾駐扎在這里,一時成為二戰區的軍事重鎮。
“ 克難坡”距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10多公里。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等首腦機關駐于此地,也是第二戰區的軍事指揮重鎮和山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記者團”于采訪延安前,曾來此地參觀采訪;抗戰八年中,這里曾被稱為“小太原”。改革開放以來,胡耀邦、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到過這里參觀視察。 “ 克難坡”原名叫南村坡。1939年由晉軍一個工兵師,費時一年多時間建成后來的式樣。在住進前 ,閻錫山為避諱‘難存’的諧音,親自改稱為‘克難坡’。1940年5月25日, 閻錫山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負責人及工作干部,由秋林鎮東渡黃河,在吉縣克難城安營扎寨,直至1945年10月才全部撤回太原,在此居住5年多的時間。“克難坡”的后山建有一座石亭、被閻錫山命名為“望河亭”。亭前石柱上有閻錫山親書的對聯:左聯為“裘帶偶登臨,看黃流澎湃,直下龍門,走石揚波,閱不盡千古英雄人物”;右聯為“風云莽遼闊,正胡馬縱橫,欲窺壺口,抽刀斷水,誓收復萬里破碎山河。”橫批是:“北天一柱”。 站在望河亭前遠眺、看崇山峻嶺和滔滔黃河盡收眼底。在習習山風中,你由不住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不住要感慨那些被浪花淘盡了的千古風流人物以及與他們有關的所謂歷史!
¥2098起
¥2298起
¥2298起
¥1570起
¥2598起
¥14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