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瀏覽
位于臨汾城西17公里的姑射山中。姑射山,屬于呂梁山脈,相傳為堯王夫人鹿仙女誕生地,因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莊子的《逍遙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語而出名。這里山勢奇險,環境幽雅,仙洞創建于唐武德年間,歷代曾修葺擴建,現有建筑40余處,共有房屋廟堂120多間,石窟洞70多孔。亭、臺、樓、閣,大小殿宇,多數依山背洞,靠崖面溝,就勢構筑。奇峰異洞,蒼松翠柏,青山環抱。其間一條數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對峙。春、夏、秋季鳥語花香,清涼幽靜,到此頗有置身“仙境”之感。
南仙洞,有寺廟建筑,名為興隆寺。興隆寺由神居洞、碧巖寺、觀音閣、戲樓及70多間房屋、40余孔窯洞組合而成。神居洞,洞口嵌有一塊宋代熙寧年間的石碑,距今已達900年。洞內,有彩塑、壁畫、歷代石碑。后壁有兩個互相連通達數十米深的石洞。還有碧巖寺、觀音洞依山而建,貼巖抱壁,風格獨特。現存鐵鑄、銅鑄、木雕、泥塑等各種塑像200多尊。壁畫、碑碣都有一定歷史和藝術價值。
北仙洞,亦名佛興寺。這里由50多廟宇和30余孔窯洞組合而成。大雄寶殿、王母閣是北仙洞的主要建筑。大雄寶殿建于山崖半腰,臥于石凹中。這座殿堂頭頂巨石,腳踩巨石,頗為有趣,殿內有釋迦牟尼塑像居于正中。東西兩壁,有“龍賜欽藏”經櫥,內存經卷。另外還有王母閣、照天池、烏龍潭、水簾洞、鹿女洞、半仙臺、南天門、棋盤石、陜西洞等古跡,都是北仙洞游覽區的組成部分。
傳說有一位天界仙女,在云端遙望風光綺麗的姑射山。忽見紫氣繚繞的山頂,有一位眉清目秀,英姿勃勃的年青人。仙女忽動真情,按下云端與年青人相對,得知他叫焦變。兩人一見鐘情,常在山洞里幽會。為防人發覺,每幽會,仙女總要呼風喚雨,形成水簾掛在洞前,便成為今天水簾洞。仙女與焦變拜山神為媒,結為夫妻。玉皇大帝知道后,將她驅出天界,罰至姑射山。仙女愛心永存,與丈夫焦變在西溝恩愛度日。數年后生一女,名喚鹿仙女。因此,西溝又名鹿溝。一次堯王出訪姑射山,恰與鹿仙女相識。他們一見鐘情,定了終身。不久在姑射山洞(即鹿仙女洞)舉行婚禮。在燈火齊明,鼓樂喧天的歡慶之時,堯王乘興將姑射洞一帶封為仙境,即今人所稱仙洞溝。婚禮所在山洞稱為仙洞。仙洞溝還有眾多優美的傳說。仙洞內有個會仙臺,據說八仙常到這里聚會。如今人們在洞內塑造了八仙云游聚會的故事情節。豐姿多彩的塑像,給游人增添了無窮的雅興。據碑文記載,宋徽宗趙佶在政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曾駕游姑射仙洞。現存的宋王石便是駕游時小憩的地方。相傳唐高祖李淵南征,在霍州遇強敵,兵敗逃至姑射山,為一陡峭山崖所阻。李淵一怒之下,高呵鞭打,只聽霹靂一聲,山崖開裂成門,唐王始得救。后人稱此為“南天門”。
¥2098起
¥2298起
¥2298起
¥1570起
¥2598起
¥146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