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瀏覽
霍泉又名廣勝寺泉,出露于洪洞縣東北15km處的霍山山前廣勝寺腳下,泉水出露點集中,1956-1993年多年平均流量為3.91m3/s,動態穩定。1958年擴泉后,建有長155m、寬5m、深6~7m的截流槽,槽中大小泉眼108個,均從東側山邊奧陶系灰巖中溢出,屬巖溶上升泉。泉水出露標高581.6m。泉水水質良好,為HCO3?SO4-Ca?Mg型水,礦化度536mg/l,總硬度354.6mg/l,水溫14℃。 泉域位于臨汾盆地東側基巖山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峰海拔2530m,最低標高600m左右,山脊呈馬鞍狀起伏,東坡傾向盆地,西坡切割強烈。年降水量400~600mm。山區河流均為間歇性河流,西側匯入汾河支流洪安澗河,東側匯入沁河。
海場為水源池塘,面積約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頭圍護其中,每小時有四立方米的流量涌出,向西流去。早在唐貞觀年間,霍泉就可澆灌十余萬畝田地,本可造福于人民,但反而給洪洞和趙城兩縣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據《山西通志》記載:“洪趙爭水,歲久,至二縣不相婚嫁”。在當地土豪劣紳的挑唆下,兩縣因爭泉水,不斷打架斗毆,持續了數百年時間。兩地百姓為了爭奪用水權經常大打出手,輕的腰打斷腿打折、肋巴扇子干骨折,重的閉眼登腿、見閻王看小鬼。兩地人越打越狠,后來雙方斷絕了一切關系,除了打架時候見面之外,老死不相往來。《山西通志》記載:“洪趙爭水,歲久,至二縣不相婚嫁。”。貞元年間,兩縣百姓為霍泉水的肉搏鏖斗,達到白熱化。官府多次調解和派兵彈壓均難平息。這年春天,騷亂又起,平陽(今臨汾)知府速召洪、趙兩縣縣令共同擬定了匪夷所思的平亂之策。這“策略”在經得兩縣士紳認同后,便廣貼告示,付諸實施。一天,知府著人在霍泉的水神廟前,架起大油鍋一口,擲銅錢十枚于鍋底,先將鍋中之油燒個滾沸,再命兩縣各選的壯丁,用手探油鍋而撈之,撈得幾枚錢,便得幾份水。在兩大營壘民眾山呼般的助威之下,三聲響鑼敲畢,全場鴉默雀靜。但見趙城擢拔出的硬汗,弩箭離弦似地沖至鍋邊,搶先猛地將手插進滾騰的油鍋,一下抓出銅錢七枚。壯漢的右手、右臂被油炸得焦爛。為趙城贏得霍泉七份水的漢子,被該縣視為澤被一方的英雄,并為之在水神廟一側建立了“好漢廟”的生祠。
¥2098起
¥2298起
¥2298起
¥1570起
¥2598起
¥1468起